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日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消息,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尤其广东一些来料加工类企业,因为经济下滑,倒闭严重,9月份日本来了一个230人之众的经济访中团,号称史上规模最大,希望中方能够对日本企业的撤退计划,予以配合,使他们能够迅速撤退,离开中国。
那么,日资真的要撤退了吗?日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超其他国家。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国家反应迟钝,普遍不关注中国。日本企业率先对华投资,提供无息贷款、低息贷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起步。这也成为日本人认为他们对中国友好的重要理由。实际上,日本企业也获得的不错的回报,在中国市场份额长期保持一枝独秀。可是为什么要撤资中国?
事实上,近年来,日资撤离中国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特别是一些较为有名的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国,也常可听到。但是,这并不是日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前奏。因为,有走就有来,在某些日资撤离中国的同时,新的日资又进入到了中国。也就是说,中日关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日资来中国投资的热情,日资来中国投资的步伐也稍稍放慢了一些。只是,并不意味着日资已经打算全面撤离中国、把来中国投资的门全部关上了。更多情况下,日资的撤离是一种战略调整,是从过去的低端制造、加工基地等逐步转身其他方面,尤其是中高端制造。
一方面,中国对外资利用的要求也在提高,过去那种完全靠拼资源、拼劳动力的外资,已经被中国排除在利用外资之外;另一方面,外资,包括日资在内,面对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等资源保护要求提高,也在进行战略选择,对进入中国市场进行策略性调整,而不是不愿再来中国投资。数据显示,1-8月份,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为20.6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下降3.73%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今年后几个月投资的速度更快一些,有可能保持去年的水平,又哪里来日资大规模撤离中国一说呢?
赏股统计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已达28万多家,资产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在中国28个产业中,有21个产业的前5名都是外资或合资企业。从行业上看,银行、保险、电信、汽车、物流、零售、机械制造、能源、钢铁、it、网络、房地产等,凡此种种,这些热门行业都有外资进入。并购方阵营中,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最多,占比超过30%,欧盟企业次之,约占27%,来自东盟、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也占了不小的比例。
对于gdp的贡献,日韩企业也当仁不让。援引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外企(除港澳台资)共138298家,其中日企22307家,占16.13%,在中国直接雇用约300万人。丰田、本田、日产、松下、铃木、五十铃、日产、三菱、索尼、佳能、夏普等著名日企都入驻中国,建立加工工厂,有的甚至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韩国的三星、现代、乐天、韩泰等各不既是来中国的掘金者,又是gdp的贡献者。
中国gdp 约为471564亿元,gnp约为34万亿,这意味着在光鲜的47多万亿的gdp下,至少有34万亿的经济是外资企业贡献的,笔者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分析师认为,如果所有外资全部撤离,那对中国经济是一次致命打击,所以在这个货币日益贬值的时代,作为中国国民我们只有强大了自己国家也随之更强。应该考虑如何在财富日益缩水的年代完成自我资本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