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译自tomtunguz原标题为premoney vs postmoney - which is a better technique for negotiating?的文章。
下一轮募资谈判时,您打算用哪种估值方法,投前估值还是投后估值?投前估值指公司在接受投资或融资、员工持股(esop),债转股之前的估值。投后估值则指加入这些之后公司的估值。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投后估值更易操作。 尽管如此,我认为未来投后估值不会成为主流。
为什么会投后估值更简单? 因为业务的估值是固定的, 不会像按比例参与未来交易权,esop和债转股等上下浮动。
现在的投资者,即业内人士,在谈判时常常会商讨按比例参与未来交易权。这是一种权利,因此投资者没有义务在未来的投资中维持同样的所有权。按比例参与未来交易权越大意味着融资规模更大。
esop增加,按比例投资数额越大。
随着将债务作为种子投资工具逐渐兴起,股本轮时的债转股更为普遍。投资时,债务的面值被添加到了投后估值中。
利用投前估值谈判,创始人和投资者可以先确定一个估值范围,然后再商讨股权结构表中的细节。这样简单的方法让我蠢蠢欲动。
但是我不希望看到一次又一次的投后估值,原因很简单: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一种谈判技巧。创始人可以先锚定一个投前估值,之后再调整估值,最终拿到更高的价格。
例如我想在a轮中融到500万美元,是1500万美元的投前估值还是2000万美元的投后估值更吸引投资者呢?一定是较低的估值,即使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
投前估值就像汽车厂商故意降低标签价吸引消费者。消费者兴奋地坐在新车上,但最后各类附加费用(又名按比例参与未来交易权,债转股和esop)一样也不少交。
下一轮谈判时,不妨试试投前估值。
原文作者:tomasz tunguz
原文链接:http://tomtunguz/pre-vs-post/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