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芒市基本概况
芒市地处云南西部,德宏州东南部,高黎页山南麓,属滇西峡谷区,位于东01′~9844′,北纬2405′~24°39′′之间。东、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豌町经济开发区,西、西北与梁河县、陇川县隔龙江(陇川江)相望,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68.3千米。市政府驻地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同时是州府驻地。
芒市地处低纬高原,热量丰富,气侯温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长冬短、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9.6℃,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1654.6毫米,每年的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一般年均温差小于15℃,年积温小于5000℃。
二、茶产业概况
(一)古茶树资源
1.野生古茶树资源:芒市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现存野生型古茶树占地约2万亩,涉及11个乡镇主要集中在风平镇的上东龙塘村,中山赛岗,勐动旺、杨家场,芒海明子山、南毕毕等国有林中,芒市野生型古茶树共有五柱茶系、秃房茶系2个系,3个种即滇缅茶种、德宏茶种和中小叶种。2015年,通过对全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的普查,发现在风平镇上东龙塘村有几十颗基部直径在1米左右、株高在10~20米之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芒市栽培型古树资源比较丰富,100年以上的有一万多株,300年以上有代表性的主要分布在江东乡花拉厂村委会、仙仁洞村委会,芒市镇上东村委会,回贤村委会,勐戛镇三角岩村委会、勐旺村委会、杨家场村委会,芒海镇南毕毕村小组,中山乡黄家寨村委会。
2.群体良种资源:群体良种资源有路西官寨大白茶、大理种、德宏种、动库大叶茶。
3.无性茶种资源:目前,芒市的无性系良种资源主要有外地引进和自繁,其中外地引进的有云抗10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短节白毫、佛香33、佛香34、佛否4号、佛否6-9、紫第、乌龙茶、铁观音、广南大白茶,福云6号、水凌1号、普景1号、曹研1号,帕卡号,帕卡2号,帕卡3号,普研2号、普研10号,景谷大白茶共23个,自繁的有官寨大白茶。
(二)茶产业现状
1.生产茶类:芒市主要生产茶类有红茶(功夫红茶、ctc)、绿茶,普洱茶、乌龙茶等茶类。
2.茶园面积、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芒市现有茶园面积152244亩,投产茶园面积135000亩2014年毛茶产量10976吨,实现农业产值1.5亿元,综合产值4.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100元:全市共有茶叶初制所306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0个,国有农场茶厂1个。
民营茶叶企业18家:有13个商标品牌,包括德凤、孔雀公主、勐巴娜、五梁、云宏等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茶叶品牌:全市有14家茶叶企业获得qs认证。茶叶是实现边疆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保持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的有效途径,茶叶产业的发展,对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科学技术发展情况: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茶业成为芒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茶叶经济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对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10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子“2010年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2013年,德风茶业有限公司德风一种茶膏冲泡器获中国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包装竹盒(德风普洱茶膏)获中国知识产权局外观专利,包装盒(金瓜贡茶)获中国知识产权局外观专利,包装袋(德风普洱茶膏)获中国知识产权局外观专利:手提袋(德风普洱茶膏)获中国知识产权局外观专利。2015年德风茶业有限公司的一种提高率高、有益成分保留完全的活性茶膏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
三、茶叶简史
芒市种茶历史悠久,世居的德品族先民(濮人)是最早利用茶、种茶的民族,辖区内现存古茶树多为德昂族种植,据历史记载,元朝时期金齿白夷就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明清时期已生产“金齿茶”“滇茶”“腌茶”等茶叶产品,但由于生活水平和茶叶交易等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茶叶种植始终处自发引种,零星种植阶段,特别是清代末期由于大量种植罂粟,毁林开荒,刀耕火种,许多茶园变成了荒野茶山。目前,芒市11个乡镇都种植茶叶,涉茶农户45400户,涉茶人员159700人。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