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德宏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一家创业公司的5年架构变迁史

2023/10/13 10:53:16发布39次查看
2016年10月,我开始组建全职团队创业。这1年多的时间里,很多坑,该踩的、不该踩的,反正全都踩了。网络创业之所以成为大学生创业热衷的领域,自然有其天然的优势。除销售范围广、推广成本低、投资成本低外,日益增长的庞大网购消费群让众多大学生看好网络购物从而欲罢不能。
最近借着各城市线下大趴,跟圈柚们敞开心扉,聊了聊我这1年,在认知方面的变化。今天,也想要跟你们分享。
我也想借此跟你们做个约定,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年年末,我都会分享自己当年的认知变化。
如果某一年,你们发现我竟然没有任何成长,那就是时候取关我了,因为作为一家教育的创始人,1年都没有成长,那我没有任何资格再做教育。
一、最大的变化,是对认知的认识变化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认知=知道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我的故事,就会有答案了。
我是2016年10月份开始拉团队创业的,去年是我创业走过的第一个年头。
其实,我在10多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创业的想法。不过在当时,我也知道自己没有准备好,所以还是先找了工作。
但我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所以当时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我一直很留意学习创业。怎么学呢?看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还有类似创业成功的20种方法、创业失败的99种原因这种文章。
有没有用呢?
回头看这一年的创业过程,会发现那些文章说得都是对的。但是呢?我还是几乎把那些错误,都犯了个遍。
当然,很幸运,没死掉,活得很好。
但我由此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哪怕一件事情你在心中背诵一百遍,但落到行动完全是另一件事。知道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在我看来,认知和知道之间,差了好几条街。 这第一条街,就是理解。
举个例子,我们都听说过,创业要聚焦。但是我们真的理解吗?
比如这个聚焦,是说创始人的精力要聚焦?还是说团队目标要聚焦?还是说产品线要聚焦?还是说商业模式要聚焦……
深想下去,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所以只有先理解,然后才有可能说我的认知有变化。
好,那么理解之后,这个事就变成自己的认知了吗?
其实还差得远。第二条街是认同。
为什么说认同才能成为自己的认知?比如说我现在理解了,聚焦的意思是说目标用户要聚焦,我针对一个人群,设计极致体验的产品,把它做透,就是聚焦。
假设这是我们的理解,但你会发现很多人不认同,为什么不认同?
因为创业其实是很焦虑的,刚开始没有太多收入,但是有支出,很焦虑。这时候,有一群用户来了,你真的认同我不服务他们,我要聚焦的观点吗?
我们可能理解了聚焦,但是因为不能认同而失焦了。
所以,理解之后能够认同,是构成认知的第二个基础。
假设我们现在认同了,是不是就成为自己的认知了呢?
我们还需要做到第三点,就是行动。
比如告诉你的团队,我们现在要聚焦在某一件事情上,我们不能做另外一件事情;比如把我们最近做的事情回顾一遍,看看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聚焦;看看我们每天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跟你的目标是渐行渐远的,还是真正匹配的。
只有我们行动之后,它才能逐渐变成我们的认知。为什么是逐渐变成,而不是直接变成呢?
因为我们还差第四步,形成习惯!
为什么认知还会与习惯扯上关系呢?
想象一下,你是不是在工作很累之后,特别容易破戒?比如想吃垃圾食品,想玩游戏,不想去健身?
再想象一下,你是不是在很忙的时候,会忘记一些好的工作习惯,比如多澄清问题、做好每日任务清单等?
这是因为,当我们工作非常繁忙的时候,当我们事情非常琐碎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带宽是变窄的,此时,大脑无法思考应该如何做,而只会按照既定的习惯去执行,惯性代替了思考。
你们如果带团队就会有体会,有时候对团队非常着急和无语:这事儿我不是说过了吗?你上次改了,为什么这次又犯了同一个错误?这其实是因为,忙。
忙,导致ta又开始按照自己过去固有的习惯来做事了,又开始回到自己过去的思维定势去了。所以,你需要把一件事情形成习惯,才能最终变成自己的认知。
因此,认知不等于知道,它以知道为始,经历理解、认同、行动然后形成习惯。
二、2017年我有哪些新的认知
花了这么大篇幅讲我对认知的认知,那去年我到底收获了哪些新的认知呢?
首先,先上道,这比一切都重要
在决定创业之前,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因为我想做的是互联网教育,但是我既没有互联网的经验,也没有教育的经验,又没有做ceo的经验。
所以起初的想法是,先去bat这样的互联网学习一下,然后再出来创业。
后来,圈外现在的coo(之前就是我的好朋友)杰西跟我说你要准备多久啊?你都工作快10年了。再准备,你都快40岁了,还创什么业啊?!再说了,我觉得以你的能力,完全能够胜任的!
我非常相信她,一狠心就下水了。当然,最近提起这个事儿,她说我说过吗?我忘了,当时可能没走心吧,哈哈!
顺便说一句,我们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往往就是差那么一点点,这时候你需要一个敢于踹你一脚的朋友。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去bat转一圈,创业的这些挑战就不在了吗?其实还是在的。
所以想说先上道,我觉得是比一切都重要的,不要想,尽管做就好,船到桥头自然直。看别人踢球很羡慕,最佳方式就是自己也下场。
其次,聚焦,聚焦,更聚焦
聚焦这个事其实挺难的。前面说过,道理都懂,但是能做到就不简单了。
首先要放弃很多东西,聚焦就意味着是说只能做那件事,而放弃其他的可能性。
创业,其实和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是类似的。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会想抓住所有的可能性,但这个时候忽然有人告诉你说:不要!你把这个东西放下!别去拿!这时候真的是天人交战。
因此,聚焦这件事情真的不容易,但真的很重要。
最后,不要停留在自己现有的层次上思考问题
我在创业之前,自认是一个比较有思维高度的人。
原来做咨询,接触的都是企业的高管或者ceo,做的项目也都是企业战略和组织设计相关,一直觉得自己的战略思维和商业敏锐度都还不错。
但创业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思维高度还不够。
为什么这样说?我是一个产品型的人。产品型的人有一个什么样的特征呢?
首先,能够非常精准地识别用户的痛点。同时,能够开发出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我本身在内容制作和用户体验提升方面,也能做得很好,从每周圈外办公室收到的用户零食就知道。
创业初期,我觉得这些就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了。从逻辑上看,能知道用户有什么痛点,然后能设计出体验非常好的产品去满足他们的痛点,这事儿不就成了吗?
但后来,我出去融资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在自己的认知层次上达到了一个逻辑闭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用户有问题、我有方案、他愿意付钱这个逻辑完全没问题。
但是再往上一个维度呢?比如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呢?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上面的逻辑能够证明,这个事情能赚钱。但是,除了赚钱,还要验证这个产品能赚大钱。比如,你做的这个市场规模只有一千万,那很快就会看到天花板了,你的做法和模式就完全不同。
另外,除了赚钱、赚大钱之外,还需要验证这个产品能够持续赚大钱,也就是商业模式在长期是否成立。
所以我发现,思维是有不同的高度。我们停留在自己的这个高度思考,觉得逻辑完美的时候,再将它拔到高一个层级的逻辑,可能就不成立了。
说到思维高度,之前我在tedx的演讲文稿(数据分析:什么能力最值钱)里,也分享过中国职场人缺失的能力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缺乏战略思维。而这项能力,也是那个研究中,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主要差别能力项。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这个方案没有高度我觉得高度不够……我刚开始做咨询的时候,经常被我的项目经理这么说。
当时我觉得:这太抽象了!什么是高度呢?
现在,为了帮你们找到答案,我去请教了一些来自各个领域、我非常敬佩、认可他们思维能力的人,请他们各自出了一道题,来判断回答者的思维高度。这些人包括投资人、创业者、大学教授、kol还有我们的一位圈柚。
我先抛出这5个问题,你们先想想看,然后在明天的直播中,我会公布答案:
问题1:咨询顾问赚取的咨询费可以达到1小时5千,所以咨询顾问是一个很赚钱的职业吗?
问题2:假设你在朋友圈看到了两篇文章,而你只有机会打开其中一篇。两篇文章分别是什么呢?第一个是我在三年中,我从月薪3000到月薪5万的故事。另外一个是什么呢?我在三年中,从月薪3000到月薪3500的故事,你看哪个?
问题3:中国目前的最低工资就2000,2000块是一个概数,大概在可能2000出头,其他城市很多都是1000多。你觉得是否可以考虑提高中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帮助更多低收入群体?
问题4:假设你是圈外的产品经理,有几个用户提出意见要求开放自由选课功能,也就是可以自己每个月从商学院的36门课程中任意选择,自己目前要学习的课程。你答应吗?
问题5:你自己,或者你的伴侣有没有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你竟然没有给我买礼物,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德宏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