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茶产业现状
(一)生产现状
德宏州主要生产茶类有红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等茶类通过多年发展,德宏茶业取得了显着成效,茶产业已成为全州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茶产业收入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德宏种茶发展初期沿用民国时期的栽培技术(零星种植—满天星种植模式),茶种选用梁河大厂和潞西官寨的云南大叶群体二代种及从腾冲、龙陵、昌宁引进的云南大叶种。
50至60年代采用的是从昌宁、风庆等地引入的云南大叶种,栽培技术采用“行对行、排队排、顺山坡”的种植方法,亩植茶树600~1000株,由于技术措施不当,导致茶园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差,茶园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注重防治病虫害,茶叶产量较低。
20世纪70~80年代采用密植速生丰产优质种植新技术,即按等高带状开挖种植沟,(种植规格为面宽×底宽深=70厘米×60厘米×50厘米),每亩种植1000~6000株,大行距1.2~1.8米,小行距35厘米,株距15厘米,选用云南大叶群体种作种植材料,采用低位定型修剪技术,用密植栽培技术种植的茶园,投产早,产量高,效益好。茶园生产期缩短了两年。单位面积产量从稀植茶园时期的每亩10千克,提高到50千克。
并涌现了潞西江东河头村和道坡、陇川王子树小牛下寨、芒市华侨农场等一批高产典型,如西县江东河头村种植茶园3036亩,平均亩产90千克,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示范推广扦插有苗技术、嫁接改良品种、无性良种的选用、茶园间套种技术措施(胶茶间作、茶园套种火龙果、茶园套种荞麦、茶园套种豆类作物等)和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积极选用“云抗10号”等无性良种和“勐库大叶”群体良种作为栽培品种。
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开展有机茶生产示范和茶园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2014年由茶叶科技人员研究改造的6cdw-270微型电动采茶机于2015年2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14年研究并改造滚筒式杀青机。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登科技论文50余篇:获省、州科技成果奖25项。
(二)发展前景
德宏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产业是德宏传统支柱产业,多年实践证明,茶产业也是德宏州山区和半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潜力较大的区域性特色支柱产业加快茶叶产业科学发展,对提高我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山区和半山区农民,带动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